中国友谊促进会
当前您的位置是:首页 / 交流研讨
  交流研讨  
 
 
 

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的学习体会

发布日期:2022-09-22 来源:友促会

编者按:近日,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友谊促进会理事长陈智敏出席了全国政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小组第10组学习座谈会,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重要指示进行了主旨发言。为引导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更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现将陈理事长发言全文刊登如下。



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

学习体会


按照本次学习座谈会的安排,我就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指示谈几点学习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收录的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2月至20225月间的重要著作。这两年多,正是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全球政治经济更加动荡不安的时候,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充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战略家的胆略,谋划国内外发展大局,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工作,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攻坚克难,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前三卷一脉相承,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展现出更强大、更具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第四卷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专题收录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把握政治与法治、改革与法治、自由与秩序、安全与发展、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等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大关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理论成果。我们要全面系统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完整准确全面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把科学理论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生动实践,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了法治建设的伟大探索,为建立新型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积累了实践经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从旧法统新法制的历史性转变,开始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制框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0多年时间走完西方30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走完的立法道路,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原创性命题,全面总结了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法治建设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引领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从法律体系法治体系的历史性飞跃。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完善

一是全面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切实维护法律权威和国家法治统一。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90余件,行政法规590余件,推动督促制定机关修改或者废止存在违宪违法等问题的规范性文件2万余件,国务院备案审查法规规章1.1万余件。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疫情防控、环境保护、金融风险等内容,加强民生领域立法,特别是20205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广受关注、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是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法治保障的典范。

三是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积极推进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立法。出台了国家安全法、国家情报法、反间谍法、香港国安法、反恐主义法、生物安全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等国家安全领域的重要法律;修订了刑法(修正案九、十、十一)、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关乎公共安全的重要法律。

四是高度重视新兴领域的安全立法。针对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及时出台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重要法律法规;针对网络犯罪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国家政治安全、网络安全、社会安全、公民个人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风险,通过了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法律。

五是加强涉外领域立法。针对国际上围绕高科技、经贸领域日趋激烈的制度规则博弈和美西方国家打着法治幌子实施长臂管辖等霸权行径,推动涉外领域立法,制定出台反外国制裁法、出口管制法、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完善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充实对外斗争法律工具箱。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施体系更加高效

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律正确实施,把纸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

一是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按优化协同高效原则推进公安机关机构改革,公安现役官兵实现了改制转隶,铁路、民航等行业公安管理体制做出重大调整,推进人民警察职级序列改革,推动公安改革实现了系统性重塑、整体性变革,正在形成适应新发展要求的现代警务体系;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积极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通过采取构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等举措,不断提高司法质量和效率。

二是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确保法律公正、有效实施。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政法机关分两批次开展了队伍教育整顿。经过教育整顿,政法队伍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纪律作风进一步好转,素质能力进一步增强,执法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2021年人民群众对政法系统工作作风的投诉下降23.6%

三是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制度安排,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

四是加强信息化条件下高科技手段运用。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执法司法工作相融合,推行全流程网上办案,建设智慧公安、智慧检务、智慧法院,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更加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

五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解决人民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2021年全国的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达900多万件,将80%的矛盾化解在基层,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三、法治监督体系日趋严密

为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指示,加快构建规范高效法治监督体系,确保执法司法各环节、全过程在有效制约监督下进行:一方面建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完善各类监督体系。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法治监督体系,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民主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检察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类监督相互协调,增强监督的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体系,加强立法监督、对法律实施的监督,通过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严肃的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对执法司法权的监督制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下步,我们将以本次学习座谈会为动力,进一步学习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在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更好指导人民政协的工作实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